为深入推进成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由成华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成都市成华区三社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承办的《2021年成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运营》项目,于4月中下旬启动实地调研板块。由项目成员组成调研小组,围绕全区11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实地调研工作。第
第七站:双桥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成华区双桥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双林社区邻里中心开展工作,实践所主打提升现有服务阵地的品质,拓宽辖区公共服务类型,最大程度地整合辖区现有资源,结合“情系邻里·忆满双林”的文化凸显文明实践所特色。
4月27日下午,调研小组来到了双桥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下简称“实践所”),在交流过程中,相关工作负责人反应实践所工作在推动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工作人员变动,导致工作推进的持续力不够,且对专业能力和培训指导方面提出期待;第二,辖区老旧院落居多,且社区搬迁,辖区志愿者活动群众参与度不高,导致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调研小组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突出多元化,更有针对性的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行培训和持续指导,帮助工作人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提升专业知识,多方联动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
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后续,实践所将围绕实践所现阶段工作情况,瞄准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融入党群服务、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探索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的“双向提升”。
第八站:白莲池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白莲池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下简称“实践所”),依托街道综合文体活动中心挂牌成立,据介绍,文体中心共四层,内设图书阅览区、亲子阅读区、多功能及健身活动区、辅导培训室、舞蹈室、书画室及管理办公室等区域,整合资源,设立区文化馆白莲池分馆、区图书馆白莲池分馆、白莲
池街道邻里中心,该中心坚持“服务社区群众丰富文体内涵”的理念,针对辖区居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开展对应活动,不断满足辖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4月27日下午,实践所相关工作人员对点位地图、组织构架、管理办法、六大服务阵地、志愿者队伍以及六单服务机制等内容,在实践所电子屏幕进行一一展示并说明,并对实践所现有资源条件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内容做了深度交流和探讨。
其一,辖区内现有资源优势明显,实践所重视培育居民骨干和自组织,定期开展集文创故事挖掘、品牌塑造、大熊猫文化元素、客家文化、文创产业服务销售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多维度技能培训课程,进一步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在地文化产业相结合,提高辖区居民参与熊猫村建设热情,为后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第二,成立首支客家舞龙队,培育全国首个社区少儿客家舞龙队,弘扬客家文化和精神,助力文化传承,提升居民文化自豪感,既强身健体,又可以带来视觉享受,成为了白莲池街道的重要文化标志,是传播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有力载体。
后续,调研组将继续走进成华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14536”工作要求,对文明实践所在运营过程中的组织架构、阵地整合、工作思路、品牌项目、宣讲内容、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充分发挥枢纽作用,助推成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