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成都: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 发布时间:2015-03-15 15:20:58 发布者:

报道时间:2015年3月15日 来源:人民网

10056.6亿元。2014年,成都经济总量首次跨入“万亿元俱乐部”。这是成都城市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这座里程碑,让成都再次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的情况下,万亿级成都如何再出发?如何在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中高点起步?2014年,成都市委经过审慎研究,决定把成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体战略确立为“改革创新、转型升级”,重点抓好政府、经济、社会三个方面。

image.png

“我们将将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活力迸发、动能强劲的创新成都。”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如是说。

建设创新政府,继续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当头炮”和“连环炮”,勇于削自己的权、革自己的命,坚决破除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倾向。

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理应在创新城市建设中一马当先、走在前列。

2014年,成都着手政府改革创新: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改进发展成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符合功能定位和分区规划的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对发展质量、民生改善和生态建设等的考核;推进“大数据”建设,建立全市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打造智慧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力度;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

其中,从2014年3月起,成都分项目、分时间和分区域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准许清单、监管清单等一系列清单管理及配套制度,改革公司注册及其他登记事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深度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7月,成都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式出台21条改革措施,具体以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为重点,以全面再造审批和服务流程为关键,以提高行政审批信息化水平为手段,以依法规范公开运行为保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2014年10月底,成都各类市场主体数量,首次突破100万大关。

“我们将继续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当头炮’和‘连环炮’,勇于削自己的权、革自己的命,坚决破除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倾向。”继2014年2月《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之后,成都今年再次明确政府要在改革创新中体现出引领作用。

2015年,成都重点将持续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准许清单、监管清单等清单管理,完善网上并联审批,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优化,坚决把该放的放到位、该给的给到位、该管的管到位,严格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为每一位有意愿、有能力的创业创新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展创新经济 更多领域由“跟跑”转向“抢跑”和“领跑”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下,经济体制改革是牵引,成都市将以更大力度深化国资国企、金融体制、统筹城乡等重点改革,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大力构建畅达世界的交通物流网络,积极争设内陆自贸试验区。

“成都作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金融基础设施完备,已具备明显的区域集合力和辐射带动效应,比较优势明显。”四川大学公司金融实验室副主任杨安华认为,成都高校林立、科研技术实力雄厚,只要充分发挥其人才智力优势,为打造“中国西部硅谷”提供金融配套服务,便可与上海、深圳等城市实现错位竞争,成为西部金融中心。

如何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成都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成都还将继续深化统筹城乡金融改革,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新型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涉农生猪价格指数商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2015年,将力争实现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速10%以上,力争增速达到12%以上。

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的成都,近年来产业基础日趋雄厚和比较优势更加明显。截至2014年,全市共培育科技企业3万余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39家;各类孵化载体84个,孵化面积280万平方米;年度专利申请量达6.5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2.2万件,连续多年领先中西部城市。

一幅面向未来和全球竞争的“技术路线图”开始显露。成都市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力争取得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在更多领域由“跟跑”转向“抢跑”和“领跑”。

同时,一幅“产业链全景图”也在成都渐渐清晰。作为四川省的首位城市,成都已树立高端、创新、集群和融合发展思路,扭住产业转型升级这根主线,打造高端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做强产业集群,进一步做优产业业态,紧抓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机遇,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快速形成。

“事实上我们相信,随着成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成都将成为未来的创新中心,而创新无疑也将推动成都经济更快地发展。”戴尔全球新兴市场董事长闵毅达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构建创新社会 政府和社会各归其位、各负其责、良性互动

站在“新常态、万亿级”的崭新起点,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成都迎来重大考验。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发出动员令:“在加强社会治理上,成都要有新作为。”

在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政府和社会各归其位、各负其责、良性互动,能确保各项改革举措顺利推进。这点也是成都在思考的,因此创新社会治理成为成都“五个新作为”的战略支撑。在进一步提高创新社会治理能力中,成都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了一系列的惠民、利民工程。

2013年,成都全面启动了“三无”院落的整治工作。两年多来,已投入3.5亿元对“三无”院落进行综合整治,使1421个“三无”院落彻底告别了环境脏乱、治安混乱的历史。根据整治进度表,今年,成都三圈层的“三无”院落将有望全体完成整改。

2014年,成都从社区建设从管理向治理转型,率全国之先推行“网格立体化”社区治理新机制,随即成都各区县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经常下院落,办事有着落,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

在社会管理中,一些社会组织的作用不容小觑。为此,成都市还鼓励社会组织“发力”,让群众享受专业社会服务,摸索出了一条“政社分离”“政社互动”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数十个从事公益事业、公共服务,参与社会管理的各类社会组织正孵化壮大。

在成都市高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有好的项目,不愁没有政府来购买。”通过对社会组织工作进行大胆探索、实践和创新,从改革登记制度,到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监督管理,持续探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组织成为了政府在基层服务和治理方面有力的“左膀右臂”,充分激发了群众的参与激情。一个政府和社会各归其位、各负其责、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

投资者们高度重视在成都的投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多项指标在国内城市中名列前茅......如今,成都正高举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加快把成都建设升级为思想解放、制度优化、环境包容、后劲充足的创新城市。成都未来发展蓝图更加令人振奋和期待。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黄新初称,展望新的一年,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艰巨,实体经济发展的要素瓶颈制约仍然存在,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还不够……

“我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团结带领政府一班人,全力以赴、恪尽职守,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努力让市民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生活。”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的话掷地有声: 用好多重机遇叠加期,推动成都从西部内陆城市转变为向西向南开放支点城市;按照“独立成市”的理念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卫星城;城市更新改造要保留城市文化“根脉”和历史发展“年轮”;推动更多科研人才直接转化为企业家和生产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效政务平台;打造一支守规矩有作为的干部队伍,担天府之责、干天府之事、成天府之业。(王军)


  • 分享到: